陸尊恩 Tsun-En Lu

A Kuyperian Commentary on Biblical Hermeneutics, Chinese Worlds, and Everything Else in a Biblical Perspective

结局何时来到? ──从解经范例学解经(四之二)

十字架是这个世界终结的记号,复活则是新创造的开始。神的愤怒如何临到以色列的地,终於导致以色列王国的灭亡;神的愤怒也照样倾倒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预告这个世界的灭亡。

 

这篇是我在2006年於西敏念道硕第三年发表的。现在重刊在我个人网站上的这篇是修编後的原稿,与《举目》杂志26期上发表的那篇不尽相同。当时《举目》的编辑与我达成共识,将一些经文考证的细节删去了。此外发表在《举目》网站上的那篇,也没有救赎历史的图表刊登出来。

繁体版请点阅《举目》网站链接


在上一回《从解经范例学解经──参孙的谜语有何奥秘》里,我们从《士师记》14:1-20的三明治结构中,发现参孙的谜语中隐藏的神学信息。这个信息并不是来自参孙,而是神藉着《士师记》的作者,透过精巧的文学铺陈,为参孙的谜语赋予独特的神学意义。在这一期的《举目》杂志里,我们将继续以《以西结书》7:1-27为例,思想作者如何用文学的修辞传达丰富的神学信息。这解经范例,并不代表学者对经文一致的见解,在此发表仅供读者参考,藉以学习如何应用解经原理。

神为何对地说话

神用人的语言说话,启示的对象应该是人,但却对地说话。神对地说,“现在你的结局已经临到,我必使我的怒气归於你”(2节)。我们知道神不是真的在对地说 话,而是对住在这地上丶悖逆的以色列居民说话(7节)。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解经原理。原来,神说话也重视修辞(rhetoric)。也就是说,神的话语 可以超越字面的意义(literal meaning),传达文学性的意义(literary meaning)。

有些人反对圣经中有修辞的观念,坚持一切经文都应当用字面的意义解释。反对修辞的理由,是认为修辞性的解释让神显得不诚实,或是暗示神在玩弄文字,误导那些用单纯的信心接受字面意义的人。但从神对地说话的例子,表明圣经中的确有修辞的痕迹。

我们对神的话语有信心,并不需要排除神用文学修辞的方式向我们说话的可能性。相反地,神自由地使用各种文学的修辞,使祂的话语诉诸我们深层的心灵与想像力,激动我们回转,这是神的智慧。

那麽,从修辞的角度来说,神为何要对地说话呢?第一种可能,这是神表达祂的愤怒的一种方式,显明以色列对神话语的冷漠,尽管神三番两次地警戒他们,他们总是不听,所以神宁愿对他们所居住的地说话,直到神对地所宣告的预言实现,“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27节)。

第二种可能,神要宣告的审判,是以这地作为范围,因为“结局到了地的四境”(2节)。神的怒气将临到这地,凡居住在这地上的一切居民,都要在这地上受刑罚,所以神对地说话就是对住在这地上的一切居民说话。

还有第三种可能,神对地说话,为要配合後面罪恶开花的暗喻丶收割者的暗喻,建立一个收割季节的文学意象(imagery)。

何谓文学意象?

意象(imagery)是一种修辞的技巧,藉着一个充满想像的情境(scenario),牵连许多的暗喻(metaphor),来传达一个内涵丰富的信息。例如,保罗用人的身 体各部门来比喻基督徒不同的功能与合一(《林前》12:12-31),身体丶头丶眼丶手各是一个暗喻,而整个以身体为中心的情境是一个文学意象。

又例如,《启示录》用婚宴来比喻基督再来时的胜利与欢庆(《启》19-21章),新娘丶宾客丶羔羊的邀请与宴席各是一个暗喻,而整个以婚宴为中心的情境是一个文学意象。

照样,如果我们细腻地推敲《以西结书》7:1-27所有的修辞,我们也会发现一个以地为中心的收割季节(harvesting season)的意象,比喻神要对以色列施行的审判,将会像收割季节时的情境一样来到。

审判彷佛收割

神对地说,“结局到了”(2节)。也许我们会立刻想到,这是指天地的废去。但上下文不允许我们做这样的解释。神说,“我必使列国中最恶的人来占据他们的房 屋”(24节)。显明这段预言并不是指着将来天地废去说的,而是指着外邦人将攻进以色列,将会击杀以色列人,然後占据这地说的。

从修辞的角度来考虑,这里的“结局”不是指着地要被毁灭,而是指着“收割”说的。地上的庄稼将被收割,也就是指以色列居民将被击杀;而残忍的外邦人,也就是收割的人。因为收割这个情境是围绕着地建立的,所以这个预言要对地发出。

《以西结书》第10节说,“看哪,看哪,日子快到了,所定的灾已经发出。杖已经开花,骄傲已经发芽。强暴兴起,成了罚恶的杖。”这里的“杖”(希伯来文原意为 “树干”或“厚实的树枝”,有时也有“支派”的意思)成为以色列人的暗喻,因为以色列人居住在这地上,就宛如是栽种在这地上的“植物”。地上的居民正如地 上的植物一样,是地的一部份。“杖”已经开花,暗喻以色列人的罪恶已经生发滋长到一个高潮,他们的骄傲已经“发芽”。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 地上居民的罪恶,也是这地的罪恶。所以,神要来在地上收割庄稼,也是神对这地的审判。整个画面的意象是:“看哪!地上的植物已经开花发芽,你们该知道,收割的季节就在不远了!”转化成神学的信息,意思就是说:“你们的罪恶正在快速滋长,很快就会满盈,神的毁灭很快就会来到了!”

与收割意象关系最强的经文证据,是在第10至11节:

“看哪,看哪,日子快到了,所定的灾(原文字根意义不明确)已经发出。杖已经开花,骄傲已经发芽。强暴兴起,成了罚恶的杖。以色列人,或是他们的群众,或是他们的财宝,无一存留,他们中间也没有得尊荣的。”

这段预言说,在”结局”来到之前,”所定的灾”已经发出。这里”所定的灾”这个字,在希伯来原文中字根的意思并不清楚,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只出现过两次。另一次出现在《以赛亚书》28:1,翻译作”冠冕”,本来并没有灾难的意思。圣经翻译者一般把这个字翻作灾难,也只是从上下文得来的臆测。可是我们推测,这个字应该与植物有关,因为《以赛亚书》28:1说:

“…他们心里高傲,以所夸的为冠冕(即《以西结书》7:10”所定的灾”同一个字),犹如将残之花。”

花朵是植物的冠冕。所以以赛亚说他们所夸的荣耀冠冕将毁坏,犹如将残之花。如果这个推测是正确的,那麽《以西结书》7:10出现同一个字,应该不是”灾难”的意思,而是某一种农业的用语,一种与庄稼结穗前开花的季节有关的字眼。这样的推测也与直接的上下文相和谐,因为第10节的後面紧接着说,” 杖已经开花,骄傲已经发芽”。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合理和谐的解释。

这里的”杖”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树干”或”厚实的树枝”,有时也有”支派”的意思。这里的”杖”成为以色列人的暗喻,因为以色列人居住在这地上,就宛如是栽种在这地上的”植物”。”杖”已经开花,暗喻以色列人的罪恶已经生发滋长到一个高潮,他们的骄傲已经”发芽”。整个画面的意象是:”看哪!地上的植物已经开花发芽,收割的季节就在不远了!”转化成神学的信息,意思就是说:”你们的罪恶正在快速滋长,很快就会满盈,神的毁灭很快就会来到了!”

第23节出现一个困难的经文,就是神吩咐以西节”制造锁炼”。这里原文指绑东西的工具,可能是锁炼或是绳子。自由派的解经家觉得,”制造锁炼”出现在这里与上下文无法契合,把这个字句当作是经文传抄时所产生的错误。但如果我们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段经文仍在上下文收割季节修辞情境的脉络中。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神要以西结制造”捆绑庄稼的绳子”,用以预表收割工作的完成。

现在让我们整理一下整段经文与收割季节意象有关的修辞:

The End 6

The End 7

让我们回过头来思想,”神为何要对地说话”这个问题。答案可能是,神要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修辞的情境。在这个情境里,”地”是整个预言的中心,是神审判的对象。地上的植物(居民)是地的一部份,开满了罪恶骄傲的花朵。时间来到了收割的季节,神的审判已经展开,要临到这”地”,地上的”植物”都要被外邦人”收割”,”收割”之後留下的是一片毁灭的景象。藉着神话语中的修辞,在我们的脑海中产生一个图画般的景象,使我们从心里为这地的败坏感到儆醒,为神将要施行的审判感到敬畏。

结局何时来到?

如果我们没有修辞的观念,我们可能会以为先知的话语前後不一,自相矛盾。先知一方面说结局已经来到,一方面又说即将来到。且比较以下论到结局到来的时间:

The End 3

一个科学的头脑,会立即要求先知先为自己所谈论的时间下清楚的定义。但圣经的文学性要求我们用文学的头脑,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复杂的神学信息。圣经并不是一本科学的教科书,所以读圣经的时候,不应该将我们的科学头脑强加在经文字句上,做出过度科学化的解释。相反的,我们应该允许经文表面似乎矛盾的字句,按着圣经原本写作的方式,呈现它们最自然的面貌。以这段经文而言,先知的预言并不是要清楚地告诉我们毁灭究竟何时来到,而是要告诉我们毁灭为何来到与为何必然来到。

至於结局到来的时间,先知的信息是:结局已经来到,同时又尚未来到,但即将来到。这要怎麽解释呢?

思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收割季节的意象非常具有神学的深意。因为神要向我们表达的,并不单单是审判与毁灭最後一刻的严厉残忍,而是整个审判与毁灭正在来到的危机感。从审判的宣告开始,到毁灭的高潮为止,是一个完整丶连续丶确定的过程。因为,整个收割的季节,从庄稼开花的日子开始就已经展开,眼看着就要结穗,预备最後的收割。看哪!庄稼已经开花,骄傲已经发芽,地上的罪恶已经满盈(10节),你们可以知道神的审判已经开始,刑罚已经预备好,毁灭即将丶一定会迅速地来到。

这样,当先知向地上的以色列人宣告,”结局到了”, 先知的信息不单是警告将要来的”末日”(以色列王国的灭亡),先知的信息本身也开启了这个”末世”(以色列王国历史的最後阶段)的先声。收割季节的意象所要表达的”结局”,不单是以色列王国的结束(the end of something),同时也表达了这个”结局”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the end)。整个末世的信息包含的时间线,从先知的判语开始,直到最後的毁灭结束。神选择用收割的意象来表达这个充满张力的启示,因为这个”末後的季节”现在已经来到,最後收割的”末後之日”就在不远,这是神启示的智慧。

The End 1

天国的比喻

割季节的修辞在圣经中并不孤单。主耶稣天国的比喻中,也经常运用农业社会的意象表现同样双重意义的末世观。且看《马可福音》4:30-32,主耶稣说:

“神的国,我们可用什麽比较呢?可用什麽比喻表明呢?好像一粒芥菜种,种在地里的时候,虽比地上的百种都小,但种上以後,就长起来,比各样的菜都大,又长出大枝来,甚至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他的荫下。”

在这个天国的比喻里,耶稣自己就是天国的那第一粒芥菜种子,将埋进地里,但将会成长壮大,比地上一切的树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国已经来到,就从耶稣宣告”天国近了”的时刻开始降临。天国将如芥菜种一样,在耶稣里不断成长,将来比地上各样的菜都大,那时,天国才会来到。当我们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认出祂是天国的君王(弥赛亚),我们就应该知道天国一定会来到。

The End 4

今日的应用

以西结的预言,在历史上已经成全了。因为以西结是对南国犹大的末代君王西底家与他的臣仆丶百姓丶祭司发预言,他的预言发出不久,耶路撒冷陷落,南国灭亡,圣殿被掳掠(20节),百姓被杀,其馀存活的人俘虏到巴比伦去。历史果真如以西结所预言的,这地被”收割”了。对於两千五百年以後的读者,这是一段可畏的历史。但既然这是历史,这段预言对我们今日有什麽神学意义呢?

有的。因为明白过去先知的预言如何成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尚未成就的预言。以西结的末世预言,遥遥指向耶稣基督的末世预言,两者都使用了收割季节的意象作喻,都蕴含”已然—未然”的结构,前者又预表後者。

The End 5

收割季节的意象,在《以西结书》里是用来描述审判的到来,在《马可福音》里却是用来描述天国的降临。两者都蕴含同一种类似的观念:”末世”是历史的最後一个过程,”末日”是历史的最後一刻。当耶稣第一次到来,天国已经在我们中间;当耶稣死里复活,天国已经成全,但又尚未完全实现,因为这个世界尚未过去,还要等待最後的审判与复兴。神学上我们称之为”已然—未然”。

以西结预言的”末世”(或说”结局”),指的是以色列王国的灭亡。耶稣基督预言的末世,指的却是受造的全世界,是真正最後的末世。我们知道,神已经为全世界预备了一个结局(结7:2,彼後3:10),神的怒气将会临到全地,神必按照世人的行为审判他们(结7:3,罗2:6)。基督第一次来到以後,世界的历史就进入了末世,现在正是收割的季节,直到基督的再来,那最後收割的那末日就会来到。

我们看见历史上以西结的预言如何实实在在地应验,我们就该知道神在新约中的预言,也必然会实实在在地应验。神的愤怒如何临到以色列的地,终於导致以色列王国的灭亡;神的愤怒也照样倾倒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预告这个世界的灭亡。所以,《以西结书》7:1-27不仅仅是神对两千五百年前以色列百姓所提出的警告,也是对两千五百年後全世界的人的警告。十字架是这个世界终结的记号,复活则是新创造的开始。信靠基督的人有永生,不信的人神的震怒常在他们身上(约3:36),悔改要即时!。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18 八月, 2015 by in DiscipleshipHermeneutics and tagged , , , .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follow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一起加入其他 2,137 位訂閱者的行列

Views

  • 31,208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