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尊恩 Tsun-En Lu

A Kuyperian Commentary on Biblical Hermeneutics, Chinese Worlds, and Everything Else in a Biblical Perspective

聖徒有時絕望

即便是有信心的聖徒,也有絕望的時候。"

正是因為他相信神,

所以當他看著世界沈淪在罪惡裡,他特別地感到沮喪。


寫于2005年10月西敏道碩第三年

目標:預備聖徒迎接可能來臨的苦難,安慰在苦難中的聖徒。

讀經:詩篇第十篇

  1. 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
  2. 惡人在驕橫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願他們陷在自己所設的計謀裡。
  3. 因為惡人以心願自誇;貪財的背棄耶和華,並且輕慢他。
  4. 惡人面帶驕傲,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
  5. 凡他所做的,時常穩固;你的審判超過他的眼界。至於他一切的敵人,他都向他們噴氣。
  6. 他心裡說:我必不動搖,世世代代不遭災難。
  7. 他滿口是咒罵、詭詐、欺壓,舌底是毒害、奸惡。
  8. 他在村莊埋伏等候;他在隱密處殺害無辜的人。他的眼睛窺探無倚無靠的人;
  9. 他埋伏在暗地,如獅子蹲在洞中。他埋伏,要擄去困苦人;他拉網,就把困苦人擄去。
  10. 他屈身蹲伏,無倚無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
  11. 他心裡說:神竟忘記了;他掩面永不觀看。
  12.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神啊,求你舉手,不要忘記困苦人!
  13. 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
  14. 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無倚無靠的人把自己交託你;你向來是幫助孤兒的。
  15. 願你打斷惡人的膀臂;至於壞人,願你追究他的惡,直到淨盡。
  16. 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外邦人從他的地已經滅絕了。
  17. 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願,你早已知道。你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
  18. 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強橫的人不再威嚇他們。

神啊!你在哪裡?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詩篇。我剛信主的時候,我的輔導鼓勵我讀詩篇,因為我的輔導說,從詩篇可以學習怎樣禱告。可是這不是一個很實際的建議,因為當我讀詩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像詩篇裡那樣地禱告。為什麼?因為詩篇裡充滿了負面的情緒:忿怒、懷疑、甚至咒詛。就像今天我們所讀的詩篇第十篇一樣。詩人禱告的第一句話說:「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你明白這個禱告嗎?這不是我們在教會禱告會的時候會作的禱告。詩人來到神的面前,他的第一句話,不是讚美、不是感謝,也不是認罪,而是責備。詩人對他的神感到非常地失望,為什麼失望呢?因為當他需要神的時候,神似乎站在遠處;當這個世界需要神的時候,神卻隱藏起來了。這不是一個敬拜的禱告,而是一個對神控告!詩人控告神什麼呢?控告神在罪惡橫行的時候,神卻撒手不管。好像如果有一個女人在公園裡,被壞人攻擊,搶奪她的錢財,甚至被壞人強暴;但許許多多附近的路人看見這些惡行,卻個個都躲開了。好像一個社會的犯罪率蒸蒸日上,天天聽到謀殺、詐欺、偷盜的事,人民說:「政府在哪裡?」政府卻藏起來了。

(圖片:Arshile Gorky, “Dark Green Painting” (C. 1948).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http://artobserved.com/2009/10/go-see-philadelphia-arshile-gorky-at-philadelphia-museum-of-art-through-january-3-2010/)

(圖片:Arshile Gorky, “Dark Green Painting” (C. 1948).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http://artobserved.com/2009/10/go-see-philadelphia-arshile-gorky-at-philadelphia-museum-of-art-through-january-3-2010/)

九一一的那一天,我住在曼哈頓下城99 John Street,就在離World Trade Center只有六個blocks的地方。那一天早上我還在睡覺,我的室友聽見外面一聲巨響,他向蚱蜢一樣地從床上跳起來。我們打開電視機,看見第一棟世貿大樓倒蹋,另一棟還冒著熊熊烈火。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又看見第二棟世貿大樓倒蹋,不敢相信這件事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身上還穿著睡衣,被警察強制撤離,街上都是白色的煙霧,人們倉皇地逃跑。我們走過布魯克林大橋,我回頭一看,從倒蹋的World Trade Center那裡冒出極高的黑煙,好像一個巨大的黑色雲柱衝到天空。在那一股熊熊烈火中,有兩千多人死了。有企業家、銀行的行員、餐館的服務生、觀光客、救火員、老人、年輕人、小孩、美國人、歐洲人、亞洲人、中國人、基督徒、回教徒,人們身上沾滿白色的石綿粉塵,臉上充滿驚恐。但這一切事發生的時候,似乎神只是靜靜地看著;這時候,你會不會問,神在哪裡?好像詩人的話:「耶和華啊!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

神為何在患難中隱藏?

是的。神似乎隱藏了。不!神根本就隱藏了。這是為什麼詩人對神充滿了失望、充滿了憂傷。作惡的人為所欲為,無辜善良的人卻沒有受到保護。第五節說:「凡他(惡人)所做的,時常穩固。」這裡「穩固」的意思,用英文看更清楚,是”prosper”:不只是穩固而已,而且日漸昌盛。第八節說:「他在隱密處殺害無辜的人。」第九節說:「他拉網,就把困苦人擄去。」第十節說:「他屈身蹲伏,無倚無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你回頭再看一次第八節,那個無辜的人死了沒有?死了!看第九節,那困苦人被擄去了沒有?被擄去了!第十節,那無倚無靠的人倒下的沒有?倒下了!好像一齣悲劇,主角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苦難,不但得不到安慰,後來的苦難卻是比之前的苦難還要更苦。我們總以為悲劇演到最後,總是要來一個喜劇收場吧?結果劇裡的最後一幕,卻是主角在痛苦中死去。此時,在詩人的禱告裡,沒有絲毫的盼望;他呼求神的拯救,卻沒有半點的回應;只有痛苦,只有絕望,只有呻吟:「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

有信心的人也會經歷絕望嗎?

如果,我們聽見教會有一個弟兄姊妹的禱告,是像詩篇第十篇這樣的禱告,我們會怎麼說他?如果我們看見一位弟兄或是姊妹,臉上帶著愁容,口裡說都是消極的話,我們會怎麼勸他?我們一定會對他說:「你不要難過了!你要對神有信心啊!」我們的假設是,如果這個人對神有信心,他的思想怎麼會這樣的消極呢?如果他對神有信心,他怎麼會質問上帝呢?我們常常以為,如果一個人有信心,他就永遠不會沮喪。如果一個人有信心,他就應當常常都是喜樂的、充滿鬥志的。但是,我們錯了。這個詩篇給我們一個相反的例子:即便是有信心的聖徒,也有絕望的時候。

其實,信心,不等於不會沮喪;信靠神,不等於不會憂傷;相反地,信心,使我們感到沮喪。這話怎麼說呢?請看第四節,詩人論到那惡人的心態,惡人心裡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這裡「耶和華必不追究」,也可以翻譯成「神已經忘記了。」對惡人來說,神根本不存在;或著,即便神存在,祂也已經撒手不管了。在一個充滿罪惡與苦難的世界裡,人們很容易就會轉向邪惡。人們常常為了逃避苦難,選擇變成一個邪惡的人。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人人都在騙,我怎麼能不騙呢?」「如果我不害人,人會害我。既然沒有神,就不會有正義。我最好自己去爭。」但詩人不是這些惡人,他還相信有神,也相信神還看顧,所以他還在禱告,也沒有選擇投奔罪惡。詩人的沮喪,是因為他活在一個沒有正義的世界裡,他雖然相信神,卻看不見神出來維持正義。更清楚地說,正是因為他相信神,所以當他看著世界沈淪在罪惡裡,他特別地感到沮喪;正是因為他相信神能拯救,所以當他聽見人們在困苦中,他極其地感到失望。

但如果我們的心裡沒有神,我們就不會為罪惡與苦難感到難過。也許曾經難過過,但不知不覺地麻木了。人們打開電視,常常聽見這個世上有罪惡、戰爭與飢荒,但人們越來越冷淡,寧可轉台回到好萊塢電影的夢幻世界裡。你看世上那些沒有神的宗教家、哲學家與文學家們,他們會勸人說:「你有什麼好難過的呢?這是輪常、這是自然、這是宿命,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本來就沒有任何意義,你本來就不應該對它存有任何盼望,又有什麼好失望的呢?」一個不信神的人,他的心在罪惡與苦難的世界裡,只能變得越來越剛硬,越來越冷漠。如果有人受苦,他說,「又不是我受苦。」如果有人死去,他說,「哪裡不死人?」因為,如果沒有一顆對神的信心,我們並沒有失望的真正理由

所以,信心,不等於不會沮喪,相反地,信心,教導我們學會怎樣沮喪。基督徒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對神有信心,所以心腸變得特別柔軟。我們聽見罪惡與苦難,我們的心腸撕裂,我們的眼淚汪汪。我們感到痛苦,因為我們相信在神管理的世界裡,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感到憂傷,因為我們尚未看到神的拯救。想一想,作為一個基督徒,當你看見一個罪惡正在發生,當你聽見一個人正在受苦,你會為此感到難過嗎?你不會會忍不住想為他禱告?Does it bother you when you witness a crime or suffering?

聆聽基督絕望的禱告

我曾經去安寧病房探望一個癌症末期的病人。她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病人,她是一位性格非常堅強、非常愛主的姊妹。從前在教會裡,我常常聽她作見證。她得了癌症之後,並沒有向癌症投降。在與癌症搏鬥的十年中,她仍然在工作,在教會服事,並且非常積極地傳福音。常常有人去關心她,卻反而被她積極樂觀的態度鼓舞。許多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因著她的信心得到激勵。她常常作見證說,「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求主讓我多活幾年,直到帶領我們全家人悔改信耶穌。」她的家人還沒有信耶穌。但是,後來癌症擴散到全身,這位姊妹還是倒下了,住進了安寧病房。她的體重減輕,整個人骨瘦如柴。她全身的器官都減損不到百分之卅的功能,靠機器維持生命。他的兒子告訴我,母親的信心很低落。他的兒子又告訴我,他的父親在母親生病的時候有了外遇,他父親的情婦隨時在等母親過世。母親已經不再笑,也不再求神醫治她了。母親只求神快快地將她接走。

我去探望她,在那個陰暗的房間裡,她的皮膚因著器官衰竭變黑,她的表情衰弱而痛苦。她緩緩地打開眼睛,看著我,問我說:「尊恩,你好嗎?」我不知道可以說什麼。整個房間浸透在一種令人窒息的哀傷裡。我回答說:「我很好,妳呢?」她沒有回答我,但問我說:「你最近有什麼靈修的心得?」那時候,我正在研讀羅馬書第七章到第八章,本來,那是一段講苦難的經文,應該可以帶給她安慰。但是,在那一刻,在那個房間裡,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我覺得,自己變得極其軟弱。因為,我裡面的喜樂,沒有大到可以勝過她的哀傷。當這個受苦的女人,一切擁有的只是絕望時,我的腦海裡已經無法湧出任何的安慰。我離開了。不久之後,神將這位母親接走了。他的兒子告訴我,母親在離世前的那幾天,已經不再作什麼禱告。但他的兒子最後說了一句感恩的話,他說,「感謝神,在我母親幾乎失去信心的時候接走了她。」

這個曾經大有信心的女人經歷了絕望。什麼是絕望?絕望是最深的痛苦的記號。沒有一種苦難,比失去盼望更深刻地表達一個人所受的痛苦。姊妹生產的時候,痛不痛?很痛,但不一定很苦。因為還有盼望,就是痛過之後,會有一個屬於她的嬰孩。但有一種苦,是苦中之苦,就是在漫長的痛苦中,似乎再也看不到希望,再也不敢想像得救的快樂;這就是絕望的痛苦。中國人說,「哀,莫大於心死。」只有那些經歷過極深的苦難的人,能夠真正地明白絕望的意思。哥林多後書1:8,保羅在傳福音的時候受到極大的迫害,他寫信給哥林多教會說:「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如果絕望,是遭遇最深的苦難的記號,我們是不是終於可以明白,為什麼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會發出如此沮喪的吶喊:「我的神!我的神!你為什麼離棄我?(太27:46」耶穌基督這個絕望的禱告,並不是告訴我們他在神面前失去了信心,而是告訴我們,他在那個似乎永無休止的十字架上,經歷了人世間最痛苦的折磨!

基督是神對一切苦難的回答

我的神!我的神!你為什麼離棄我?」基督的這句禱告原來出自詩篇22:1。就像詩篇10:1一樣,「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這是一個絕望的禱告。其實,也唯有耶穌基督,最有資格用這樣的詩篇來禱告。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受害者。沒有一個人沒有犯過罪,沒有傷害過別人。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地在神面前說,「我是聖潔的,我是無辜的,我是受到逼迫的。神啊!你為什麼離棄我?為什麼不懲罰那些害我的人?」因為,唯有耶穌基督是這個世界最終極的受害者。詩篇第十篇第二節說:「惡人在驕橫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誰被是那個被惡人追趕的困苦人?是基督!第八節:「他在隱密處殺害無辜的人。」誰是那個被殺害的無辜人?是基督!第九節說:「他拉網,就把困苦人擄去。」誰是那個被擄去的困苦人?是基督!第十節說:「他屈身蹲伏,無倚無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誰是那個無倚無靠地倒在爪牙之下的人?是基督!他完全地順服神,他沒有犯過罪,他為拯救這個世界的罪惡與苦難來到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卻羞辱他、鞭打他,將他釘死在十字架上。在基督受苦的時候,神只是靜靜地站在遠處看著;在十字架痛苦的深處,神隱藏了。神離開了基督,與他隔絕;因此基督發出絕望的吶喊:「我的神!我的神!你為什麼離棄我?」其實,詩篇不是別人的禱告,而是基督的禱告。因為在路加福音24:44,主耶穌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你想問,究竟為什麼會有苦難,對不對?有人說是因為罪的關係。是的,苦難與罪惡有不能分割的關係。聖經記載第一個苦難是從罪惡進入這個世界以後才有的;在將來的新天新地裡,當神除去一切的罪惡,也同時將一切的苦難挪去了。但是,聖經裡從來沒有正面的、清楚地,解釋每一個苦難發生的理由。聖經也說,有許多無辜善良的人受苦,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的犯了什麼罪。其實,神給這個苦難世界的答案,不是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些苦難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而是讓祂的兒子耶穌基督,親身經歷這個世界最深的苦難

在你的一生之中,發生過最痛苦的事是什麼?有人曾經失去最愛的親人;有人曾經被迫放棄自己的理想;有人失去身體的器官;有人被恨他們的人羞辱虐待。如果你問神,「為什麼會有這些苦難臨到我?」神的答案,不一定是告訴你因為你作錯了什麼;神的答案是告訴你,「孩子,我明白你的痛苦,因為,我自己也曾經為你經歷過這樣的痛苦。」

為受苦的人禱告

是的。基督是我們一切苦難的答案。他明白我們一切的痛苦,他已經準備好要安慰我們。

就像基督在最深的痛苦中,向父神發出絕望的吶喊,讓我們如今也在我們那小小的苦難中,也向基督傾倒我們一切的沮喪、失望,甚至忿怒。把你的痛苦帶到基督的面前,不要害怕你的禱告不好,只怕你不禱告。不要害怕在神面前埋怨,也不要擔心在神面前哭泣。因為,只有當我們將自己一切負面的情緒傾倒在神的懷抱裡時,我們才能真正地重新拾回我們對神的信心與盼望。請讀第十二節,詩人在他一切的失望沮喪之中,向神發出這樣深沈的吶喊:「耶和華啊,求你起來!神啊,求你舉手,不要忘記困苦人!」這樣的禱告是十分大膽的,甚至是褻瀆的。因為當詩人說,「耶和華啊,求你起來!」好像說神睡著了。那位保護以色列,也不打頓、也不睡覺的神,你是不是睡著了啊!醒一醒吧!求你起來吧!當詩人說:「神啊,求你舉手不要忘記困苦人!」好像說神的手垂下來了,祂大能的膀臂沒有力氣了。祂的記憶衰退了,老朽昏庸了。神啊!振作一下吧!求你舉手施行拯救!求你趕快想起我這個困苦的人!這難道不是一個褻瀆的禱告嗎?是的。但是神願意我們這樣地禱告,因為你看詩篇,神要將這樣的禱告放在祂的聖經裡。詩人雖然對神失望,詩人並不是沒有信心。因為,即便他不明白神為什麼讓這些苦難臨到,他仍然不放棄地向神呼求。

奇妙的是,當詩人將他一切痛苦的情緒傾倒在神面前,他的心境突然有了完全的改變,好像一下子從屬靈的低谷飛進了高原。原來他覺得神站在遠處,但第十四節說:「其實你已經觀看。」原來他覺得神在患難中隱藏,但第十七節說:「你…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原來他對神充滿失望,但第十六節說:「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這裡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詩人的心境產生這麼大的轉變?我想,這是因為他將痛苦傾倒給神之後,他的心才甦醒過來了。他想起神的信實與慈愛,他想起神的能力與拯救,他在絕望的裡面重新燃起了盼望。為什麼他能夠這麼快地燃起盼望?這事因為當他在感覺痛苦與失望的時候,他沒有離開神,也沒有去走惡人的道路;儘管他是痛苦的,他讓自己在神的面前痛苦。他選擇等候那位似乎暫時丟棄他的神,他也因此等到了神的安慰。

如果你還記得,在「十字架」那部紀錄片裡,有一位謝模善牧師。他說他在受到逼迫的時候,先作了十二年的勞改,後來又被人不斷地批鬥。看守的人不斷地打他,拉著他的手銬,直到手銬陷入潰爛的皮膚。他感到極其地痛苦。他對主禱告說:「主啊!我跟隨你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沒有辦法再繼續下去了。」他把牆上的燈卸了下來,把手銬靠著燈上的電,想用電來自殺。他正被電擊的時候,外面的人喊著說:「不得了了,謝模善要自殺!」趕緊把他救下來。他被救下來了以後,晚上禱告,心裡又恨又悔。此時,他想起主的話說:「孩子啊,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孩子啊,我的恩典夠你用的。」他又聽到了第三次主說:「孩子啊,我的恩典夠你用的。」謝模善的一生,一共作了廿三年的牢,但他始終沒有離棄主。他所經歷的,正是痛苦中的絕望。但是他沒有在絕望中離開主,也就因此在主的面前重新得到安慰與盼望。

在耶利米哀歌裡也有一樣的屬靈經驗。耶利米哀歌第三章17~23,耶利米先是絕望的哀嘆,但嘆息之後,他想起神的信實,又重新拾回了盼望。耶利米對神這樣說,「你使我遠離平安,我忘記好處。我就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如茵蔯和苦膽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

這樣,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我們要先學會在基督面前嘆息,然後才是呼求神的拯救。當我們的弟兄姊妹受苦的時候,我們要先學會與他們一同嘆息。如果你的妻子或是丈夫正在受苦,有許多負面消極的情緒,你不要急著去責備他。甚至如果他的情緒是針對你來的,不要急著為自己辯護,而是讓他先將他的情緒發洩出來。人在受苦的時候,也是靈裡面特別軟弱的時候,你要帶領他到基督面前,在基督面前嘆息,在基督面前哀哭,在基督面前呼求說:「主啊!我好苦!主啊!救我!」。因為基督自己在苦難中,也是這樣地向他的父神嘆息,在嘆息裡面呼求神的拯救。而如今,基督已經走過那最深的苦難,就是死亡,但父神也已經用復活的大能安慰他。因為基督從死裡復活,一切再大的苦難都還有盼望。因為基督從死裡復活,我們信靠他的人也要與他一同復活。在復活的時候,不再有罪惡,也不再有痛苦、死亡、悲哀。只要有基督,我們就不會被苦難完全擊倒。如要有基督,我們就知道神總沒有撇棄我們不顧。我們對基督的盼望會帶來醫治,也帶來力量。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受苦,就離開神,去走惡人的道路,因為罪惡不但不能真正減輕我們的痛苦,至終還會奪去我們得救的盼望。唯有基督,那位曾經為我們的罪惡受苦,又明白我們一切軟弱的救主,唯有他,能聆聽我們一切的憂傷,也能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讓我們繼續地仰望他,他必預備我們的心,也必側耳聽我們一切的祈禱。

現在讓我們一起向主耶穌基督禱告。

(喬爾頓浸信會中文堂10/31/2005主日信息)


(圖片:Arshile Gorky, “Dark Green Painting" (C. 1948).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http://artobserved.com/2009/10/go-see-philadelphia-arshile-gorky-at-philadelphia-museum-of-art-through-january-3-2010/)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18 八月, 2014 by in Biblical CounselingEverything ElseSermonUncategorized and tagged , , , .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follow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一起加入其他 2,137 位訂閱者的行列

Views

  • 31,686
%d 位部落客按了讚: